一、 詩、詞、曲在表達同一個主題時,其形式是否影響著情感內涵有所差異?(請舉同主題的詩詞曲例子各一作為說明)

我認為詩、詞、曲三者在表達同一主題時,其形式雖然相異,表達的方式
多有不同,但作者情感在寄託創作之時,並不會有所改變。
以愛情為主題為例:
於詩:唐代,魚玄機的《江陵愁望寄子安》
楓葉千技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於詞:宋代,蘇東坡的《江城子(詞牌名)》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於曲:元代,馬致遠的《壽陽曲三》
雲籠月,風弄鐵,兩般兒助人淒切。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一聲吹滅。

這三首,是作者寫給遠方情郎的唐詩、東坡回憶亡妻王拂的名作江城子,還是馬致遠描寫封建社會中,女子對於愛情方面,通常處於等待、思念情況而作的散曲。同樣談論愛情,不同的文體,雖同樣有格律、聲韻限制,但不同文體在表現方式
上的不同,或許讀來對於情感的感受上有所差異,卻不影響作者刻劃出內心對愛情的真摯情感。

二、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音樂的「形式」與「內容」的特色又是什麼?請思考後舉例說明。

在這個時代,我所了解的音樂形式或內容,其中的特色,整體而言,我的看法
就是一種「融合」。不論中西式音樂,雖有各種音樂風格特色,或許在形式、內容上有所差異,但在資訊交流方便的時空背景之中,每一種音樂,都融合
不同的元素:文化、地理、生活環境,都逐漸對音樂有著潛移默化的效果。

而在音樂人創作音樂的過程之中,也有將成長背景、不同語言、不同歌曲融合
在一起的例子。而這種融合的風格,也成為代表現代流行音樂的一種嶄新風貌。

 

試舉新生代歌手謝和弦的《於是長大了以後》為例子:

 

謝和弦

於是長大了以後

作詞:謝和弦
作曲:謝和弦

於是長大了以後 你發現聖誕節 沒有聖誕老公公
於是長大了以後 你發現吳剛嫦娥 都不住在月球
於是長大了以後 你發現王子公主 居然也有在陪酒
於是長大了以後 你發現課本裡面教的學的 都只能當參考用

於是長大了以後 有些事你非得要經歷搞懂
長大了以後 不想懂也要懂
認命的接受 不認命也接受 只是受傷還受用

於是長大了以後 我們都跟那現實做了朋友
忘記了 單純天真其實才是你的摯友
卻沒人能夠 卻沒人能夠 躲的過

原來這就是登大人 原來這就是社會黑暗
原來這就是小漢時候 整天夢呀夢呀夢
原來這就是登大人 大漢了後才知挫哩等
原來三分天註定 七分靠打拼 愛拼才會贏

 

前陣子,因為看見這位歌手所引發的暄然大波之後,才去認識他所創作的音樂

風格,撇開對歌手本身的觀感、或者其他任何因素,這樣融合多種音樂元素的
歌曲,正是我認為足以代表現代流行音樂的一種特色。

歌詞轉載自轉《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其他資料參考網頁:

http://www.hhvs.tnc.edu.tw/Department/chinese/HTML/5classic/3.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